9月8日,由河南省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河南省制冷学会、河南省物流学会联合主办,河南省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行业分会、河南省制冷学会冷链物流工作委员会、河南牧业经济学院、beat365中国在线体育、郑州海名汇博会展策划有限公司承办的“第五届中国(郑州)冷链物流高峰论坛”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举办。论坛开幕式及主题报告由河南省制冷学会国际部部长张静、河南省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行业分会秘书长郭鹏主持。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线下参会人员200余人,线上超过1400人。我校副校长褚颜魁、beat365中国在线体育副院长张瑞君以及beat365中国在线体育、商学院相关专业教师20余人参加会议。
会议现场
会上,河南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王继芬称,制冷产业与冷链行业有着紧密联系,本次论坛有望加强制冷产业与冷链行业的交流与合作。本次论坛对于推动河南省乃至全国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和食品安全生产以及高质量发展、提升人民健康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河南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王继芬作现场报告
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服务业办公室刘旭则表示,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先后印发了多个文件促进河南省冷链物流发展,在此背景下,河南省物流行业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成果,进一步助推了省冷链行业的发展。相信通过本次论坛,郑州市乃至全省的冷链物流建设水平必将取得阶段性提升,中原冷链事业也将迎来新发展和繁荣。
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服务业办公室刘旭发言
郑州市物流口岸局副局长郑景峰提出,冷链物流已成为郑州市最具优势和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随着郑州市对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的不断支持,全市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的基础和环境不断改善,冷链物流需求规模持续扩大,冷链物流骨干企业快速成长。
郑州市物流口岸局副局长郑景峰发言
河南省制冷学会理事长龚毅教授指出:制冷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众多领域,“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等均对制冷产业提出新要求,希望河南省制冷学会在“双碳”背景下助力冷链企业高质量发展,与兄弟学会联手合作,为河南省冷链行业的繁荣发展作出新贡献。
河南省制冷学会理事长龚毅发言
河南省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秘书长李鹏,河南省制冷学会秘书长隋继学,河南新飞电器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焦守臣,河南省物联冷链行业分会执行会长、华夏易通冷链有限公司董事长郅英武,郑州海名汇博会展策划有限公司总经理肖奎先等嘉宾出席了本次论坛。
双汇物流、巴奴火锅、思念食品、三全食品、千味央厨、华夏易通、易流科技、丹尼斯百货、香雪儿、花花牛乳业等70多家冷链物流相关企业的领导与嘉宾参加了会议。
河南省科协第二期科创中原学术发布——《河南省制冷产业发展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在本次论坛上发布,河南省制冷学会秘书长、我校学术带头人隋继学教授代表学会发布了报告内容。《报告》梳理了当前制冷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以及我国制冷产业的发展状况,并对河南省制冷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同时,《报告》分析了河南省制冷产业面临的机遇与存在的问题。
河南省制冷学会秘书长、我校学术带头人隋继学发布报告
会上,河南省制冷学会冷链物流工作委员会秘书长于晓胜分享了《河南冷链政策红利、政府奖补解读》。他就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的部分政策支持、福利奖补等进行了重点解读,为冷链物流企业争取政策支持和申请福利奖补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河南省制冷学会冷链物流工作委员会秘书长于晓胜作工作分享
北京锋源氢能、新飞锋源董事长王海峰针对《碳中和十万亿氢能产业开启,冷链物流产业迈入“氢快轨”》主题进行分享。他将氢能的有关理论、氢能和冷链的有机结合进行了系统的介绍,使更多人对于氢能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北京锋源氢能、新飞锋源董事长王海峰作工作分享
航空工业新飞集团专用车事业部副总经理孙刚强针对《氢享未来,氢电冷藏车在城市绿配中的应用》主题进行诠释,这让大家对氢能冷藏车的设计理念、能源优势、行业运用等相关信息显得更加清晰明了,不少人对于氢能、冷链运输等相关课题有了更大的兴趣。
航空工业新飞集团专用车事业部副总经理孙刚强作工作分享
浙江大学中原研究院数字冷链物流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成栋分享了《农产品产地冷链信息化管理应用实例》。在他的讲解下,大家对于农产品从产地开始的冷链信息化管理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浙江大学中原研究院数字冷链物流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成栋作工作分享
德力集团相关负责人田勇平向作了《冷链智慧仓储物流解决方案,助力冷链高质量发展》的报告。田勇平指出,作为未来冷链的发展方向,冷链智慧仓储管理的实际应用具有前瞻性。
德力集团相关负责人田勇平作工作报告
由我校和其他单位共同承办的“第五届中国(郑州)冷链物流高峰论坛”,线上线下全程参与人数达1600多人,尤其是我校20多名青年教师现场聆听了多位专家的报告后,纷纷表示收获颇丰,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多参加这样的会议,把国家最新政策、行业最新信息、企业最新产品等都带到课堂上,让学生不出校门就能了解到行业的新知识和新技术。承办本次论坛,对于提升我校人才培养质量、构建校企合作新模式、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